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报告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6-01-18 16:33:22作者:来源: 访问量: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51229日在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何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5年工作回顾

2015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围绕建设襄阳市域副中心城市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励精图治,务实奋进,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健康发展态势,完成了全年的主要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520亿元,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9亿元,增长37%。一年来,我们围绕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主要做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投资、出口、消费“三辕并驾”。深入开展项目建设竞进年、项目储备提质年、社会投资促进年三个“主题年”活动,15个省、襄阳市重点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55.4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00亿元。积极扩大内需,搞活内贸流通,预计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亿元,增长12.8%。加强政策引导,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预计全年外贸出口2.7亿美元,增长24.7%;实际利用外资4300万美元,增长17%。千方百计发展实体经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科学调度县域经济发展资金,中小微企业产业发展基金、助保贷、集合贷、工业企业应急互助基金四大平台稳步壮大,全年累计帮助企业融资24亿元,枣阳有望再次获得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市称号。月调度会、企业家座谈会、金融联席会、“帮你办”、万名干部进万企等制度机制更加完善,企业成长工程、“两化”融合工作卓有成效。预计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家,新增亿元企业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870亿元,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工业经济总量继续保持襄阳领先地位。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初步建立以有机硅、钒钛、新型建材、生物医药四大板块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和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源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计实现产值10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2.5%。现代农业发展扎实推进。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新成绩。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三年倍增计划,预计粮食总产可达28.6亿斤,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农产品品牌创建成绩突出,新增“久哥”、“三杰”、“香芝源”三件中国驰名商标、11件湖北省著名商标和4个湖北省“名牌产品”。建成3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平林油桃种植成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倪氏国际玫瑰公司通过国家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评审,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市建设扎实推进。获得国家级放心粮油品牌5个、省级放心粮油品牌19个,“三品一标”认证数达到59个。枣阳继续保持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畜牧强县市、全省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先进县市和全省“三农”发展综合考评先进县市称号。电子商务引领三产业新潮流。扎实开展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县(市)建设,建成1个电子商务促进中心、3个镇级电子商务仓储配送服务中心和15个村级网点,吸引11家电商企业入驻,电子商务成为消费新增点。“一城两花”文化旅游内涵更加丰富,汉文化产业园、玫瑰海、白水寺等重点景区建设扎实推进,白竹园寺森林公园顺利通过国家级森林公园评审,全市年接待游客量突破160万人次。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增加,三次产业比重由2014年的18.447.634.0优化为17.3:47.9:34.8

创新驱动战略取得新成效。出台了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奖励办法,实施了立晋钢铁公司节能降耗等20个技改项目、润阳公司等10个清洁生产项目和天双健等9个襄阳市百家技术改造示范项目,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不断提升竞争力。大力推进科技孵化器建设,三三电气、平凡矿业等11家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新增京海汽配、艾克特电池、香芝源山茶油3家四板市场挂牌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3.8%,创新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三)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市容市貌、村容村貌显著变化

城区扩容提质统筹并进。一是规划引领得到加强。完成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修编,启动城镇体系多规合一、乡村建设五规合一、市域村庄布点等专项规划的编制,规划管控取得实效,规划刚性约束及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二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把城市建设的重点转向老城区,新修圣通路、丽华路等10余条支线道路,实施了南阳路、民族西路、人民路等10余条干线道路改造,硬化、亮化背街小巷20条,韩家岗、小张庄等棚户区改造项目快速推进,城区承载力、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明显增强。三是城市品位不断提升。配套建设沙河风光带、绕城316国道、复兴大道等5条景观线,新建朝阳路、前进路等8个节点游园,完成西环二路、人民路南段等10条道路绿化,新增绿化面积80万平方米,正在逐步实现“出门见绿、一街一景”的愿景。四是市容环境明显改观。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数字城管”监督联动作用,深入开展市容环境大整治、领导包街、门前“三包”、户外广告专项整治、城市立面改造、客运市场整顿等活动,城区静态交通管理得到加强,枣阳夺得湖北省第六届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

村镇建设管理扎实推进。一是新农村建设亮点纷呈。18个襄阳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通过验收,建成12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3个省级“宜居村庄”。全年流转农村土地75.3万亩,比上年增加10万亩。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199家,比上年增加200家;新增家庭农场180家,累计达到1073家。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进展顺利,预计枣阳年受水量占到工程总引水量的40%以上。易旱地区三年行动计划取得实效,全市在建水利项目十大类,其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66项,38项已完成主体工程;6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已全部完成主体工程;大岗坡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扎实推进,石台寺泵站更新改造已完成取水口泵站及一级泵站改造主体工程,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和熊集镇省级小农水工程基本完成。实施移民基本农田公益项目469个,全年新建户用沼气池500口,小型沼气工程20处,村级服务网点10个;麻竹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枣潜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汉十高速公路琚湾连接线升级改造列入省计划,完成国道、省道二级路改造52公里。结合开展第五轮“三万”活动,全市共完成农村破损路面修复12.4万平方米,新建错车台631个,加固危桥37座。新修通村公路168公里,完成县乡公路改造57.5公里,干线公路养护工作得到交通运输部肯定。开通城区至梁集公交线路,全市行政村通客车率达100%,代表襄阳市参加全省验收。三是农村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绿满枣阳”行动持续深入,一年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三年绿化全覆盖”任务;兴隆、平林两个省级生态镇和吴店镇二郎村等13个省级生态村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南城办事处宋湾社区等3个综合整治示范村完成了年度建设任务。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工作全面启动,初步构建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积极探索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饮用水源保护、大气污染防治等专项整治行动有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首战告捷,吴店镇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兴隆镇污水处理厂即将试运行。

(四)各项改革持续推进,体制机制优势进一步显现

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制定了《枣阳市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枣阳市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目录》,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组建了市行政审批局,建立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形成了“三个一”管理体制,通过了省级政务中心服务标准化示范创建验收。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三证合一、一照一码”顺利实施。司法体制改革快速推进,完成了省级首批试点改革任务。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进展顺利,正在制定完善《枣阳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细则》,公车管理进一步加强,完成了一般性公务用车及非警牌执法执纪公务用车的车牌更换,实现了一般性公务用车购置零审批。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完善政府预算体系,依法科学编制了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保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为一体的全口径预算,清理规范了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教育、社保等7类重点支出得到优先保障,津补贴等增支政策得到落实兑现。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持续深入,耕地保护双向目标责任制和土地征用新政策得到落实,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登记发证工作全面展开。不动产登记改革全面启动,建立了不动产登记机构,完成了职能整合。投融资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积极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政府投融资平台实现转型发展,城投公司累计储备土地5361亩,整合闲置国有资产申报发行15亿元的城投债已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成数据采集,正在制定实施方案。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全面推行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和网上采购,实施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五)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扎实推进。中兴学校建设全面启动,兴隆镇二小开工建设,刘升镇杉树林小学投入使用。实施“全面改薄”工程项目91个,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实施,新建幼儿园6所,“教育云”工程实现全覆盖,教育规划布局实现新突破,城乡教育面貌焕然一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卓有成效。启动市文化馆、图书馆新馆建设,新建、改扩建12个乡镇文化站,建成160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示范点。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7项,新建健身广场2个。群众文体生活丰富多彩。“帝乡大舞台”、“全民阅读”、第十三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等群体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深入,全年送戏下乡200多场、送电影下乡6060场、送书下乡40(天)次。卫生计生服务取得新成绩。省级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初步通过验收;投资近6亿元的市一医院新院投入使用,启动市中医院新病房大楼和康复大楼建设;筹资1.1亿元对14家乡镇卫生院进行提档升级,群众就医环境不断改善。严厉打击“两非”行为,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步趋于正常水平。耕地保护制度得到落实。动态巡查和卫片执法整改取得实效,查处土地违法163起、矿产违法19起。土地开发整理力度不减,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15万亩、低丘岗地改造项目3万亩和耕地占补平衡项目8100亩,基本实现了土地资源保护与节约集约开发利用的有机统一。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不断健全,累计实施公共服务运行维护项目2100个,设置服务岗位3600个,服务人员2800多人,公共服务运行进入常态化,标准化建设经验在全国交流。与此同时,统计基础工作得到加强,拥军优属、国防动员、民防、气象、外事侨务、驻外机构、物价、邮政、通讯、史志、档案、保密、工会、民族宗教、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会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六)民生保障得到加强,发展成果实现共享

公共财政支出更多向民生领域倾斜,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79%。创业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新增创业主体9300个,新增城镇就业8800人次,帮助困难群体就业1500人次,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400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以内。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五项社会保险扩面1.47万人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适龄人员参保率达到99%,续保缴费率达98%以上,14万名符合条件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落实大病救助制度,职工医保、居民医保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6.7%、70.1%;出台了《枣阳市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全市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得到进一步保障。高度关注困难群体。稳妥实施农村低保按标施保工作,启动市福利院改造和南城第二福利院建设,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建成公共租赁住房509套,改造棚户区3140户,改造农村危房1528户;枣阳被整体纳入国家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精准扶贫工作全面推进,全年共争取上级资金452万元,实施产业发展项目16个,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16个,1.6万人成功脱贫,取得了扶贫攻坚战的“开门红”。平安枣阳、法治枣阳建设不断深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坚持显性用警,有效预防并有力打击了各类违法犯罪;“六五普法”通过省级验收,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化、数字化体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工矿商贸企业实现安全生产零死亡。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社会和谐稳定。

(七)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坚持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工作制度,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36件、政协委员提案150件、行政复议24件,办复率100%。加强政府权力运行监督。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三严三实”、“五个严查”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活动,推进市民问政、治庸问责常态化,有力促进了政府及各部门作风转变、效能提升。出台了《市政府党组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意见》,加强惩防体系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三公”经费和其他公用支出管理日益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和财政资金监管不断强化,公共资源配置得到优化,促进了廉洁政府建设。

各位代表,2015年主要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我市“十二五”规划的胜利收官。“十二五”时期,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连续干旱侵袭、经济下行等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争取新作为,坚持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实现有质量地做大总量,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以改革创新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坚持以加强社会建设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推动形成了后发赶超的良好态势,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依法治市进程明显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加速提高,经济实力不断跃升,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可以说,“十二五”时期是枣阳发展历程中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就最好、生态建设效果最优、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之一,也是对外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的时期之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谱写了幸福枣阳建设的新篇章,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极大地增强了全市人民建设襄阳市域副中心城市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科学谋划枣阳的“十三五”发展,已初步完成规划纲要的编制。

各位代表,2015年特别是“十二五”时期枣阳取得的发展成就,是市委带领全市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襄阳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不懈努力、共同奋斗的结果,成绩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市人民,向海内外乡亲,向所有关心支持枣阳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企业效益下滑,产业离中高端的目标和发展离中高速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改革步伐不快,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环境资源遭遇“天花板”;基本公共服务特别是农村公共服务不足,收入差距较大,消除贫困任务艰巨;公职人员思想作风、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干部模范作用有待加强等等。今后,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在发挥优势、补齐短板上实现突破。

二、“十三五”暨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

“十三五”时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纳入科学发展轨道、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全面升级期,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决胜阶段。基于此,我们提出:到2020年,枣阳经济总量达到襄阳市的六分之一,接近五分之一,在全省率先更高水平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汉十”走廊现代工业强市、绿色生态宜居城市和名副其实的襄阳市域副中心城市。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75亿元。城乡基本保障体系全面接轨,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城镇化率达到61%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

实现上述目标,“十三五”期间,我们必须坚持市场、绿色、民生三维纲要,以全面纳入科学发展轨道为主题,以打造经济升级版为主线,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奋力在六个方面取得突破,初步建立起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环境友好、社会公平、人民幸福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体系。

一是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实现突破。加速主导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基地化、优势产业品牌化、产业发展集群化,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建设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精深加工、精细化工四大产业集聚区和新材料、汽车尾气处理液、摩擦密封材料、专用汽车、汽车用特种钢、农产品精深加工六大国家级生产基地;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动农业由分散粗放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型,由单一的资源利用模式向可持续发展转型,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加快发展以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生产性服务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形成以新材料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奋力把枣阳打造成区域性的新材料中心、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市和周汉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

二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上实现突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思想,坚持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推进集约发展,提高可持续性和宜居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坚持用城市化理念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强化规划引领,全面优化城镇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有效化解各种“城市病”,充分发挥城镇的发展“火车头”作用。以“五化同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坚持产业支撑、功能配套、改革促进,实行分类推进、整建制推进,实现城与镇的协调、产与城的融合、城镇与新农村的齐头并进,形成一主、两副、多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

三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突破。继续围绕改善民生、投资拉动效应明显的重点领域,加快教育、医疗、社保、交通、市政、农业、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转型升级,尤其是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推动道路由低等级向高等级、交通运输由低速向高速跨越,力争境内所有高速公路连接线达到一级路标准,所有国道提升至一级路标准,所有省道提升至二级路标准,所有通边公路全部打通并提升至二级路标准,所有过境镇区的干线全部实现绕行,城区建成十纵十横循环路网,外环线实现贯通,境内形成两条高铁、三条高速公路、三条国道、七条省道均匀布局、全方位覆盖。

四是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上实现突破。继续深化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把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作为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安排的重要任务,并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紧密衔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由基本化转向优质化、由补缺式转向普惠式,设施标准化和服务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确保全市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电子商务体系建成国家标准,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体系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达到国家标准,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明显缩小,基本实现均等化目标。

五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实现突破。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从传统的“征服自然”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从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把产业生态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把耕地保护、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绿色生态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和增加发展的环境容量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的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六是在改革创新上实现突破。继续有序推进各类改革,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等不靠,确保取得丰硕成果,力争探索出符合枣阳实际的由要素驱动发展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的新路子。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在行政审批、要素配置、科技创新和社会治理、法治枣阳等领域进行积极探索,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打造营商新环境,释放改革新红利,抢占发展制高点,形成枣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优势。

三、2016年工作安排

2016年是“十三五”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决胜阶段的起步之年,我们必须着眼于打基础、强支撑、利长远,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等重大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的历史性机遇,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竞进提质的总基调,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加快建成襄阳市域副中心城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集中精力扩大有效投资、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公共服务、保障改善民生,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奋力实现“十三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2016年政府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出口创汇3.1亿美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土地管理、节能减排、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定目标。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

继续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切实增加有效投资。一是精准定位抓招商。立足汽车及零部件、精细化工、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优势,实施精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符合国家政策、产业关联度高、对优化全市经济结构和增强发展后劲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壮大主导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力量。力争签约项目150个,实际投资170亿元,项目履约率达到90%以上,招商引资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保持在60%以上。二是坚定不移抓建设。全力推进重大支撑性项目建设,集中要素资源支持省市重点项目,重点抓好海立美达专用车和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丹阳工业园、航空涂料新材料产业园、汉文化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全力服务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汉十高速琚湾连接线、麻竹高速连接线、国省道升级改造、城乡电网改造等一批新建续建项目,不断做大投资“底盘”,补齐发展“短板”。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0亿元。三是锲而不舍争资金争项目。以“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和“十三五”规划为抓手,全力以赴抓对接,力争把我们初步策划好的重点项目全部纳入国家、省规划,力争有三分之一的重点项目纳入国家和全省三年滚动计划,争取用半年时间完成所有重点项目的可研报告。

(二)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基工程

实施工业倍增计划。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全力推进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尤其是要围绕有机硅、钒钛合金、生物医药、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能源等新兴产业,进一步完善发展推进机制,制定实施三年倍增行动方案,实行“一业一策”,狠抓精准招商、项目落地、企业壮大、产业集聚,力争全年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

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支持传统产业瞄准行业标杆推进技术改造,促进化工、生物医药、有机硅等产业向高新化、集约化、清洁化和循环化方向发展,推动食品加工、纺织、特色轻工等产业由生产初级产品为主向精深加工为主转变,提高传统产业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争创5个湖北省名牌产品。重点抓好三杰农业产业化研究院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园、创力制药、三三电气电阻片等22个技术改造项目,实现创新驱动。

深入实施企业成长工程。重点抓好博科汇众车桥配套工业园、东方玉扬2万台工业机器人、泉商石材工业园等项目建设,确保建成投产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个以上,力争全年新增20家规模企业,产值过50亿的企业实现零的突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迈上900亿台阶。

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上市。开展工业供给侧改革研究,引导市场资本金进入企业,推动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造,积极开展工业企业存量资产二次招商,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力争10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和10家企业实现强强联合。进一步加大扶持企业上市力度,力争新增4家企业在四板市场挂牌,帮助秦鸿公司成功上市。

(三)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坚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新理念,实现由“保供增收”向生产、生活、生态、生命“四生共赢”转变,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一区三园”,即以316国道、汉十高速沿线的七方、环城、吴店、兴隆、王城为主轴的现代农业核心区和七方现代农业示范园、中兴绿色技术现代农业示范园、王城航天农谷现代农业示范园。精心组织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工程、土壤有机质提升、高产创建、标准化生产等项目,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力争粮食总产达到29亿斤。发展现代畜牧业,抓好全省畜牧强县市和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先进县市创建。精心组织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三年倍增计划,积极扶持玫瑰产业园、林盛供港农业、中兴粮食深加工、傲农公司饲料、贝迪鸽业、中盛现代农业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560亿元,继续保持全省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先进县市地位。

着力强化农业发展基础。重点抓好农田基础设施、水生态文明、水资源优化、民生水利等七大类25项建设工程。继续抓好土地整治,启动9.8万亩、完成7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加大镇际公路建设力度,完成刘升至兴隆、新市至杨当、七方至蔡阳等44公里二级路建设,以及城区至琚湾15公里一级路改建工程,新修180公里农村公路。继续探索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稳步提高农民收入。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全力推进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好77个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因人制宜、精准施策,确保完成1.6万人的脱贫计划。扎实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登记发证工作,稳妥开展农村土地流转,积极探索联耕联种的联户经营和按户连片经营模式,进一步加大支持新型粮食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奖补的力度,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积极发展农村商业、饮食、旅游等第三产业,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农业人口向二、三产业转移,扩大农民的非农收入。力争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00元。

(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着力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建立健全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联动机制,强化地方金融监管能力建设,努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稳定。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程,积极开展“互联网+”行动,引导传统商贸物流企业改造升级,支持实体企业与线上企业合作建立融合发展新模式。优化城市商圈布局,推动城市商业功能再造、业态更新,引导万象城、百盟大市场健康规范转型发展,促进城市消费升级。加快推进一批重点电商项目,重点建设市级农村商贸物流配送中心和乡镇商贸中心,鼓励发展仓储配送一体化物流服务,推进电商进村、快递下乡,拓展农村消费。依托全省“楚天云”、“长江云”和“襄阳云谷”,突破性发展云服务,建设智慧枣阳、无线枣阳。依托现有企业技术中心、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科技孵化器,大力开展研发设计、检测认证、科技孵化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创建省级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全力打造“一城两花”旅游核心品牌,加快汉城和全国玫瑰产业与文化示范市建设,推进白水寺、白竹园寺4A级景区创建。积极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鼓励医疗资源有富余的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引导社会资本兴办健康养老机构,规划建设好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五)加快提升城市能级

切实提升城市功能。认真做好“汉十”高铁建设的服务工作,力争启动枣潜高速公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域交通运输体系。坚持新老城区扩容提质并举,启动北外环线建设,推进人民路等17条新城区道路建设,改造光武路、新华路、民族路东段等11条老城区道路,对东西大街、南北大街、人民路人行道进行全面改造,力争启动光武桥扩宽改造工程,再消灭一批泥巴路、黑灯巷和臭水沟。启动客运中心站和公铁换乘中心枢纽站建设,新开通微公交线路4条,新增30台公交车。争取文化馆、图书馆动工建设,实现博物馆、城市印象馆对外开放。开展城区地下管网普查,继续改造老城区供水管网,做好三水厂取水设施与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对接工作。加大环卫设施建设力度,完成环城叶庄、南城王湾两个环卫车辆停放场和民族西路、襄阳东路两个垃圾转运站建设,加快西洼垃圾处理场建设,筹建一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厂。加快城区农贸市场配套步伐,建设一批功能健全的粮食、肉禽蛋、蔬菜水果等优质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

加快提升城市品位。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前瞻性,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开性和强制性,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镇域总体规划编制,加大控制性规划和棚户区改造等专项规划编制力度,引领城市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加快形成统筹协调、重心下移、属地为主、联合执法、有效监督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积极推进环卫市场化运行,实现数字城管全覆盖,促进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交通流的通畅与协调,进一步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市民生活品质。

(六)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深入开展“碧水蓝天”行动。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适时启动王湾污水处理厂至第二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建设和沙河截污以及护城河、东西冷水沟改造,改善沙河城区段及下游的水体环境。大力推进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工作,建立健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积极推进吴店镇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配套工程,启动各镇污水管网建设,每个镇至少建成一座垃圾压缩中转站,力争自然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覆盖率达50%以上。重点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全面禁止化肥养鱼。强化大气污染治理,严格落实禁止秸秆露天焚烧、禁止高污染燃料、禁止露天烧烤等措施,促进大气质量持续改善。

深入开展“绿满枣阳”行动。组织实施沙河西岸景观带、西城公园、建设东路与中兴大道游园、民主路与中兴大道游园、金童路游园,以及民族西路、西环三路北段、朝阳东路等25个绿化工程项目,新增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推进庭院绿化,强化透绿意识,拓展城市绿化空间。推进绿色示范村建设,高标准打造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水系绿化风光带,力争全年完成植树造林2万亩,绿化乡道150公里,四旁植树150万株,建设绿色乡村130个。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绿色能源,全面完成城区重点“煤改气”项目。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提高集约节约利用水平。认真贯彻执行新环保法,强化源头控制,大力推进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落实工业项目“环保第一审批权”。狠抓工业污染防治,坚决取缔“十小”企业,专项整治重点行业。

(七)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促进创业就业,力争全年新增各类创业主体2500个,新增城镇就业岗位7400个。稳步提高各类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完善社会救助、养老保障体系,力争完成城镇五项社保扩面1.2万人次。推动全市8个城镇社区、6个农村社区标准化和兴隆镇优良社区综合减灾社区创建,加大“三无”小区规范化建设管理力度,落实改制企业社区化管理。做好儿童福利院建设、福利院改造等民生工程。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抢抓国家棚户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的重大政策机遇,全面推进棚户区改造,把城市规划区内的城中村和单门独院的房屋全部纳入改造范围,实行货币化补偿,力争全年完成2700户改造目标。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加快推进城区及重点镇新建学校规划建设,深入推进薄弱学校改造、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中兴学校和职教集团建设,推动学前教育普及化、义务教育均衡化、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化、职业教育特色化发展;继续抓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分级诊疗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建设,全面推进居民健康卡“一卡管多卡”的推广运用。进一步提升市一医院新院综合服务水平,加快市中医院和部分乡镇卫生院改造步伐。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推动计生工作转型发展;加大重点科技项目和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创新驱动。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最大限度地满足全市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信仰。深入推进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健全城乡社区防控网和视频防控网,配齐配强专职社区民警,实现全市重点场所、重点部位、重点路口的视频全覆盖。建立健全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体制机制,加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加快信访工作法治化进程。积极创建全国食品安全城市,加快建立综合性检验检测平台,重点开展食品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小熟食店“四小”行业及校园周边食品药品安全和网络购买食品药品专项整治。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知识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行动,推进安全发展示范县市创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八)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强化服务意识,勇于自我革命,打造有限、有为、有效的政府。

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科学确定行政机关职能和事权,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厘清行政机关权力运行边界,探索建立政府事权目录,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体系和政府治理制度体系,统筹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实现简政放权新突破。进一步减少前置审批,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市场监管,推进价格机制改革,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基层社会管理,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立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强化政府法律顾问参与重要文件起草、重大决策事项把关制度,建立健全重大民生决策事项民意调查和公众参与制度,完善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终身负责制和责任倒查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合理配置执法力量,推动执法重心和执法力量向基层下移。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创新行政复议体制机制,完善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联系机制。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行政机关权力内控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管审分离、管采分离、管办分离、管监分离制度,逐步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的格局。保障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职责,实行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加强行政监察,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健全问责方式和程序。

创新政府治理方式。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打造政务服务一张网。实行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管理,促进中介服务市场公平竞争。规范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基本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电子化。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全面公开直接面向群众的基层管理服务事项,依法依规答复人民群众对政府信息的依申请公开,并有效利用新兴媒介,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建立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推行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创新社会治理,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全面提高行政效能。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创新公益类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实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政策,全面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大力倡导“马上办”和“钉钉子”精神,做到立说立行,令行禁止。严格落实行政机关重大事项限期报告、调查复核、情况通报、责任追究等制度,打通抓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力破“中梗阻”,确保政令畅通。开展绩效管理标准化建设,探索开展政府绩效第三方评估工作,强化结果运用,搞好绩效考核与行政问责的有效衔接。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忠实履行“一岗双责”。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贯穿于公职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的全过程,持续狠刹“四风”,改进干部的学风作风,倡导新的文风会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继续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五个严查”等活动成果,切实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切实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的人。

各位代表,2016年是本届政府的届满之年,更是“十三五”的起航之年。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砥砺奋进,克难攻坚拼搏,共同谱写“十三五”开局的新华章,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个百年目标而努力奋斗!

 

 

专业术语注释:

1、“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国家为推动大别山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发展,不让老区掉队而实施的重大战略。此规划以大别山革命老区为核心,规划范围包括:安徽省六安市、安庆市全境;河南省信阳市、驻马店市全境,南阳市的桐柏县、唐河县;湖北省黄冈市、随州市全境,孝感市的孝南区、安陆市、应城市、大悟县、孝昌县、云梦县,襄阳市的枣阳市,武汉市的黄陂区、新洲区。规划区域总面积10.86万平方公里、2014年末常住人口4263万、地区生产总值1.1万亿元,分别占中部六省的10.5%11.8%8%。规划期为20152020年。我市已制定《枣阳市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2、“五化同步”战略:即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绿色化。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习总书记提出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4、“供给侧改革”:即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要素最优配置,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5、“一城两花”:一城即汉城;两花即桃花、玫瑰花。

6、过境的“两条高铁、三条高速、三条国道、七条省道”:

1)“两条高铁”即武汉至西安的西武高铁、枣阳至信阳的高速铁路;

2)“三条高速”即汉十高速、麻竹高速、枣潜高速。

3)“三条国道”即G316G234(原寺沙路)、G346(原随南路)。

4)“七条省道”即S316枣阳至襄州程河、S335白竹园寺至耿集梨园、S440刘升董家湾至蔡阳枣襄边界、S272鹿头至平林宋集、S273耿集梨园至车河、S423杨当孙岗至熊集李湾、S441耿集至枣宜边界。

本网文章多为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